找到相关内容518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禅、净、密三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?

    学禅从不思议处下手,直指当下本性,全仗自力。净土以执持名号为重点,自力、他力兼顾。密法着重身、口、意三密齐修,仗自力外,也仗他力。故三宗下手方法不同,但归趣清净自心,彻证寂照本体,并无差别。禅之灵光独耀,净之一心不乱,密之当相即道,毕竟又有何别?这就是所谓“归元无二路,方便有多门。”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7041382560.html
  •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:大修行人超出三界外不受因果报应吗?

    德庄严的佛陀还会有业障吗?以此可知,马麦之报乃是佛陀善巧示现也。 至于什么是宇宙人生的实相,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。所谓宇宙人生之实相既是指:情器世间之一切诸法皆拥有一个不生不灭之本体。一切诸法之本体真如无相,无无相,而此无相之真如本体又能生起万法诸相。此本体妙用虽能生起诸法,而不随诸法生灭流转变迁。一切众生因迷于诸法幻相而生起实有之执着,妄兴贪嗔诸业,故随业而转也。众生本具圆满不生不灭...

    嘉扬彭措仁波切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40889587.html
  • 象山“心即理”说的本体论诠释

    本体论的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论述,认为“心即理”是一个关于本体的实在论命题,同时也是象山全部哲学的逻辑基点。它不仅阐明了宇宙万物与人的存在本质的同一不二,而且阐明了这种不二之原即在于心体的本身实存。无限阔...方法。   一、本体与现象的同一性论证   在对待儒家经典的态度上,陆象山与朱熹颇为不同,朱熹极重视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,象山则唯推重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孟子》,尝谓“吾之深信者《书》,然《易· 系》...

    董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991646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真如究竟受薰染有变易?抑不受薰染无变易?(

      问:真如究竟受薰染有变易?抑不受薰染无变易?(上海屈映光)   月溪禅师答:真如在未见性时,不受薰染、无变易。未见性时,乃见闻觉知作主,而受薰染、有变易;见性后是佛性作主,佛性之本体真如乃不受薰染、无变易,为支配见闻觉知者,不被物所转而能转物,即是转识成智也;故如指此转法,亦可谓之受薰染、有变易,但本体固不受染变也。兹将从前三藏法师问慧海和尚之话相告:三藏法师问:真如有变易否?师曰:有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32110954.html
  • 董保华:国家将投入5.7亿用于西藏九大佛教工程

    价值的丧失,所以寺庙文物保护的各项工作,包括开放、建设、修缮等必须服从保护历史真实性的需要,否则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。保护寺庙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除了保护寺庙建筑本体的真实性,还要注意保护寺庙周边环境的真实性。历史上寺庙位置的选择、兴建都有其遵循的理论基础,反映着当时的宗教信仰,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,而在寺院周边随意设立商业旅游设施,不仅破坏了寺庙文物本体的历史真实性,也同时破坏了寺庙本身具有的庄严气氛...

    佚名

    |工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3/06391821732.html
  • "唯识"的理解

    唯是简别,排除其他.识是认知.意思是万法的显现除了能被识的认知外没有一个不变的本体.也不是说识就是一个不变的实有本体.依于根对境而产生的识,根和境都是一个迁流变化的,识也一样.<<百法明门论>>略陈名数,八识,与识相应的五十一心所,色十一是第八识的相分,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是心心所色的分位假立,无为法是四法的事相的理体,都离不开识.唯心,如果依八识心王,那唯识也是唯心.但一般理解唯心唯识有差别,一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5654299.html
  • 一尊佛两尊菩萨的教育意义

    是神教;真正清楚了,佩服之心便油然而生了。  文殊菩萨  智慧第一  代表‘解’  代表:相、用 阿难尊者  多闻第一  代表‘解’  代表智慧 释迦牟尼佛  代表真如  ‘本性’  代表本体 迦叶...相’,现‘相’就有作用。菩萨代表‘相’、代表‘用’,佛代表‘本体’。所以在华严经里面佛不说法——‘本体’当然没有话说;菩萨就说法了——起作用就有得说。从‘相’上有得讲,从‘作用’上有得讲,从‘本体’上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3058997.html
  •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

  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。  一、“天人合一”论与“真如本体”论  中国先秦思想文化自孔子起出现一重大转折,如果说,孔子之前的思想界所强调的是对于“天”、“帝”的信仰,那么,自孔子起,就开始把视野转向现实...那样被本体化或人格化,而是被伦理化。但是,如果说作为人格化至上神的“上帝”是宗教,而作为伦理化至上神的“天”则是非宗教,那么,如何看待近现代以来西方“上帝”的伦理化倾向?难道以伦理化了的“上帝”为最高...

    赖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1667835.html
  • 略论佛学的语言观

    语言哲学。   我们知道,佛教所讲的终极存在,是一个超越性的感悟境界,是最真实的彼岸。对此人类的知性语言无法刻画出真如本体的实然。所以佛教认为“但有言说全无实义”、“一切法从本已来,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,离心缘相,毕竟平等,无有变异,不可破坏,唯是一心,故名真如。”语言是属于知性范畴,不论是语言文字,还是知性思维,都是与真如本体相背离的,因为真如本体...

    胡晓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5941196.html
  • 中国最早的佛教学派—“六家七宗”

    幻化宗;支愍度、竺法蕴、道恒的心无宗;于道邃的缘会宗。以上七宗当中,本无、本无异二宗可作一家,总为六家;如按宗计算,可作七宗。其中影响较大的只有本无、即色、  心无三家。  本无宗认为世界万有,本体为空,所谓“一切诸法,本体空寂”,称此本体为“本无”。它所讲的“空”、“性空”或“本无”与《般若经》中讲的法身”、“真如”等同义。这与以王弼、何晏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的“以无为本”的本体论主张是相应的。本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3855024.html